太平军打南京多惨烈?内城旗兵及眷属被团灭,军民遇难者达十余万
1853年3月21日凌晨,南京城东的“满城”西门被太平军用斧子劈开。没有劝降,没有俘虏,只有一句口号:“凡旗人,皆妖,杀无赦。” 接下来的48小时,三万余口旗人——从江宁将军祥厚到满月婴儿——被集体抹除。秦淮河漂满辫发,水闸被尸体堵死,下游漂来一只绣花鞋,鞋尖
1853年3月21日凌晨,南京城东的“满城”西门被太平军用斧子劈开。没有劝降,没有俘虏,只有一句口号:“凡旗人,皆妖,杀无赦。” 接下来的48小时,三万余口旗人——从江宁将军祥厚到满月婴儿——被集体抹除。秦淮河漂满辫发,水闸被尸体堵死,下游漂来一只绣花鞋,鞋尖
14岁在豆腐店推磨的丁汝昌,做梦也想不到那把刻着“替天行道”的佩刀,会在50年后被当成“通敌”证据,压垮他最后的生路。 2021年安徽博物院把刀摆进展柜时,标签只有一句“太平军遗物”。真正炸裂的信息埋在刀鞘内侧:一行小字“庐江捻子丁酉”。这是帮他把豆腐店改成地
1851年的广西山村,一个考四次秀才都落榜的穷书生洪秀全,带着几个烧炭工和客家人,愣是把清朝捅了个窟窿。现在回头看,这哪是农民起义?分明是一场被逼疯的“社畜”集体跳槽,还顺手把当时最大的“公司”给砸了。
“孔庙被烧的那天,武昌城头的火药味还没散,常大淳的佩刀已经横在自家脖子上。他老婆把两个孩子推到井口,没哭,只说了一句:‘别让长毛拿咱的血染红他们的袍子。’”——这段被外国传教士随手记进日记的小场景,比任何檄文都更能解释为什么清军高级将领宁愿自杀也不踏进太平军营
1863年春天,苏州城外的太平军大营里,一个刚入伍半个月的十六岁少年,连火绳枪的火门朝哪边开都没搞清楚,就被推到娄门城墙上顶湘军的“开花大炮”。炮声一响,他旁边的老兵——其实是去年才从无锡稻田里拉来的“二手新兵”——直接抱着脑袋滚下垛口,嘴里念叨的既不是“天父
曾国藩刚练湘军的时候,比谁都“笨”。挑精壮的年轻人,他偏要选农民——因为农民踏实,不会耍滑头;别人练军都是教枪法、练阵法,他先教“站军姿”——每天站两个时辰,站不稳的不许吃饭;别人打仗都是“冲啊”,他偏要“结硬寨”——每到一个地方,先挖三丈深的战壕,筑两丈高的
太平天国运动末期,一支被围困在山顶的太平军残部,与清军对峙数日。清军统帅深知强攻必有伤亡,便想出一个"毒计":将数条饿了三天的狗放上山去。他的盘算很简单——如果山上已经弹尽粮绝,饿狗必然会将太平军的尸体啃食殆尽,不会空腹而归;如果饿狗完好无损地跑回来,那只能说
1854年4月,湖南靖港江面炮火连天。一支刚组建不久的湘军水师,在太平军的猛攻下身败名裂,战船被烧毁数十艘,士兵溃散如潮。帅帐中,44岁的曾国藩看着兵败如山倒的惨状,想起自己组建湘军一年多的心血付诸东流,又念及朝廷的催促、朝野的质疑,绝望之下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
他最后一个人躺在冰雪里,没人来收尸,连个碑也没有。那是1882年冬天,黑龙江的寒风把他埋掉了,连名字都快被风吹散。就这么结束了,一个曾经爬过城墙、冲过阵的人,最后被丢在边地,连后代都没有留下。
道光十八年,春寒料峭的京城,贡院外的柳树刚抽出嫩芽,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冻得蔫蔫的。年仅二十八岁的曾国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烫金的进士及第榜单,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他站在人群中,看着榜单上 “曾国藩” 三个字,眼眶突然热了 —— 这
咸丰四年四月初二(1854年4月28日),湘江靖港段的南风裹挟着硝烟掠过水面,曾国藩站在帅船甲板上,望着起火的战船在江面上此起彼伏,手中的长剑几乎握不住。
谁能想到?150年前那场被教科书简单定性为"农民起义"的运动,竟藏着改写中国近代史的密码!1853年3月19日那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当太平军用火药炸开南京仪凤门时,他们炸开的何止是城门,更是一个古老帝国封闭的国运..
杨靖宇的家就座落在公路的东侧,离郑武铁路不足百米。村民们利用交通之便,走南闯北,不断带回四面八方的消息。因此,这个村庄虽与全国各地农村一样贫穷、落后,却并不闭塞,街谈巷议,常常夹杂着“国事”的内容。
翻《曾国藩家书》时发现,这位晚清“半个圣人”,年轻时比我们还“难”:考秀才6次落榜,被考官当众批“文理太浅”;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三次被逼到投江;朝堂上被排挤、被弹劾,连老家都回不去。
1853年早春,长江江面上雾气朦胧。一队挂着“太平”旗号的战船悄然逼近南京城下。城墙上的清兵还在打盹,完全不知道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即将打响。
两个字,血性。你给我一个硝烟弥漫的城头,喊杀声刚停,一个人踩着废墟,用剑刃裹着风,直奔敌方大员。谁见了不头皮发麻?谁又不想知道这人最后的结局。说起来吧,这黄益芸,从广西乡下行医的小伙子,到太平军里杀出一条血路的悍将,命真是拗得紧,福祸全写脸上。咱们不急,细细掰
咱们先从太平天国起事的根由说起,由于鸦片战争和道光末年广西连着几年闹灾,地里收不上粮,清廷的税却半分没减,州县官还跟着胥吏一起催逼,好些百姓被逼得卖儿卖女,桂平一带甚至有“草根树皮都被挖光”的说法。
大家都爱说杭州好,西湖美、生活安逸,茶香酒暖得跟梦一样。可同样一块地方,换个朝代,换个风雨,那故事能从天堂直接塌到地狱。太平天国那场浩劫,搅得浙北、苏南这些水乡,十年里能活下来的,简直是拣命于乱世。
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guel, 1835—1886),法国洛里昂人。曾为法国参将,驻防上海。同治元年(1862年),改调海关税务司。迁到宁波,常捷军组建后任帮统,收复郡城,攻打太平军有功。当清朝官军攻击慈谿,日意格派遣法国籍士兵前往策应。与